三树五树啼寒猿,一声两声落耳根。 吾疑耳到猿啼处,却是猿声随风奔。 猿声不悲亦不怨,吾亦於世何所恋。 夜深月白风籁寒,听此忽然毛骨换。 |
这首诗《三树五树啼寒猿,一声两声落耳根》以其生动的描绘,将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的意象,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。 首句“三树五树啼寒猿,一声两声落耳根”便以猿啼的频繁和声音的强烈,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。诗人以猿啼的频繁,象征着生活的艰辛和困苦,而一声两声的猿啼又深入到人的内心,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艰辛和不易。 “吾疑耳到猿啼处,却是猿声随风奔”这两句诗,诗人通过想象自己的耳朵听到猿啼的声音,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视觉上的感受。这里,诗人将听觉转化为视觉,仿佛自己真的置身于猿啼的环境中,感受着那种凄凉和无奈。 “猿声不悲亦不怨,吾亦於世何所恋”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深厌倦和对现实的无奈。猿声虽然不悲也不怨,但诗人却从中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无奈。 最后,“夜深月白风籁寒,听此忽然毛骨换”两句诗,诗人再次强化了这种凄凉的氛围,通过夜深月白的景象和风籁的寒意,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无奈。听闻猿啼,诗人忽然感到毛骨悚然,这也暗示着诗人对生活的深深恐惧和不安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以猿啼为主题,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,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厌倦和对现实的无奈。诗中充满了凄凉、无奈和恐惧的情感,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受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