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拟咏怀二十七首·其七

庾信 庾信〔南北朝〕

榆关断音信,汉使绝经过。
胡笳素泪曲,羌笛断肠歌。
纤腰减束素,别泪损横波。
恨心终不歇,红颜无复多。
枯木期填海,青山望断河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边塞上梁朝的音信已然断绝,梁朝的的使者也不见到来。
听到的皆是胡地悲哀凄凉的音乐,联想到自己的遭遇,只能泪落痛断肠。
自己原本纤瘦的腰,更加消瘦如束素,眼睛也因伤别流泪而损伤。
离恨之心终不能尽,以至于很快就衰老了。
自己回归故国的愿望就像用枯木填平大海,华山想重新合起来阻断黄河一样难以实现。

注释
榆关:犹“榆塞”,泛指北方边塞。
减束素:言腰部渐渐瘦细。
横波:指眼。
填海:精卫填海。精卫是古代神话中的鸟名。它本是炎帝的少女,名女娃,溺死于东海。死后化为鸟,名精卫,常衔西山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赏析

  “榆关”,是战国时期的关名,在今陕西省榆林市东。这里泛指北方的关塞。这句说边塞上自己祖国梁朝的音信已然断绝。“汉使”,汉人朝廷的使者,指梁朝。庾信被滞留的西魏为鲜卑族拓跋部所建。这句说祖国梁朝的的使者也不见到来。这二句点出了自己稽留北朝,而故国的音信、使节均已断绝,流露出思念之情。

  “胡笳”,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管音乐,其音凄凉,汉时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,古时称北方和西域民族为胡人,故云胡笳。“羌笛”,亦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管音乐,原出自古羌族(西部民族)。这二句写作者听到的皆是胡地悲哀凄凉的音乐,联想到自己的遭遇,更不仅落泪断肠。

  “束素”,为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《拟咏怀二十七首》创作于庾信入北朝仕周之后,主要表现的是“乡关之思”,是庾信后期的代表作,此词为其中一首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曾肖.庾信入北仕周的心态辨析——兼论其“乡关之思”的复杂性.广西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01,37(03)

简析

  《拟咏怀二十七首·其七》是一首五言诗,此诗写诗人远在异国怀念故国故君的思想感情。全词感情强烈激楚而又悲回婉转,风格苍凉老成而又清新绮丽,诗中塑造了一个为乡国离恨折磨而消瘦憔悴、悲痛欲绝的抒情形象,栩栩如生。

庾信

庾信

庾信(513—581)字子山,小字兰成,北周时期人。南阳新野(今属河南)人。他以聪颖的资质,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,又来到北方,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,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,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。 419篇诗文  228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黄琬巧对

《后汉书》〔南北朝〕

  黄琬早而辩慧。祖父琼,初为魏郡太守。建和元年正月日食,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。太后诏问所食多少。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。琬年七岁,在傍,曰:“何不言日食之余,如月之初?”琼大惊,即以其言应诏,而深奇爱之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奇鹰

《幽明录》〔南北朝〕

  楚文王少时好猎。有人献一鹰。文王见之,爪距利,殊绝常鹰。故文王猎于云梦,置网云布,烟烧张天。毛群羽族,争噬竞搏;此鹰轩颈瞪目,无搏噬之志。王曰:“吾鹰所获以百数,汝鹰曾无奋意,将欺余邪?”献者曰:“若效于雉兔,臣岂敢献。”俄而,云际有一物翔,不辨其形。鹰遂竦翮而升,矗若飞电。须臾,羽堕如雪,血下如雨。有大鸟坠地,度其两翅,广数十里。众莫能识。时有博物君子曰:“此大鹏雏也。”文王乃厚赏之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南阳刘驎之

《世说新语》〔南北朝〕

  南阳刘驎之,高率善史传,隐于阳岐。于时符坚临江,荆州刺史桓冲将尽訏谟之益,徵为长史,遣人船往迎,赠贶甚厚。驎之闻命,便升舟,悉不受所饷,缘道以乞穷乏,比至上明亦尽。一见冲,因陈无用,翛然而退。居阳岐积年,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。值己匮乏,村人亦如之。甚厚,为乡闾所安。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